《六祖坛经》机缘品
无尽藏 |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僧法海 |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僧法达 |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僧智通 |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僧智常 |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僧志道 |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行思禅师 | 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怀让禅师 |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
永嘉玄觉禅师 | 分别亦非意
禅者智隍 | 性相如如
一僧 | 我不会佛法
方辩 | 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卧轮禅师 |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僧智常 |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附件】5.僧智常.mp3](/media/attachment/2025/04/5.%E5%83%A7%E6%99%BA%E5%B8%B8.mp3)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 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知见 ,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净慧长老开示: 智常住在六祖那里,忽然有一天,他就问六祖,佛说三乘法,又说最上乘,弟子有一点不理解,所以请和尚教授。“愿为教授”,就是请为我教授。六祖说,你应该“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没有四乘,因为人的根机有差别,所谓“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法没有三乘、四乘、一乘之别,就是人的根机不同。后面就分别讲四乘的意思。“见闻转诵是小乘”,见佛闻法,依佛法读诵经典。因为古人对于法宝是要背诵的,小乘人的修行就是读诵禅思,一个是读诵佛的经典,一个是参禅打坐,思维法义。小乘者,就是声闻乘。“悟法解义是中乘”,就是缘觉乘。缘觉乘就是因为见到世事的迁流,万物的新陈代谢,人生的生老病死,见到这样一些缘起法、缘生缘灭的这些法,就理解了人生的无常,“悟法解义”这就是中乘。这些句子里应该加上“证果”,由于见闻转诵而证果的是小乘,像这样修行的是小乘;由于悟法解义而证果的是中乘,以悟法解义而修行的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根据佛说的法广修六度万行,这就是大乘。下面讲到最上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最上乘在这里指的就是禅宗,就是指的佛果的位。因为禅宗所追求的是无所得:无所得者,万法俱备;无所得者,万法尽通。既然万法俱备、万法尽通,你与法已经是一个整体了,你还有什么可得呢?这样才是最上乘。乘是什么意思呢?乘是行义,乘是要去做。你不做,永远都到不了彼岸。 摘自《六祖坛经讲记》 
hmszs
2025年4月8日 23:3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