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禅话 守一不移
预热周学习内容
第一周 起七法语 第一讲 四祖寺和四祖禅法
4.28 周一 群学习
4.29 周二 群学习
4.30 周三 群学习
5.1 周四 群学习
5.2 周五 群学习
5.3 周六 群学习
5.4 周日 群学习
第二周/第二讲 四祖禅的见地--诸佛心第一
5.5 周一 群学习
5.6 周二 群学习
5.7 周三 群学习
5.8 周四 群学习
5.10 周六 群学习
5.11 周日 群学习
5.9 周五 群学习
第三周/第三讲 四祖禅的功夫--一行三昧
5.12 周一 群学习
5.13 周二 群学习
5.14 周三 群学习
5.15 周四 群学习
5.16 周五 群学习
5.17 周六 群学习
5.18 周日 线上共习
第四周/第四讲 法界一相
5.19 周一 群学习
5.20 周二 群学习
5.21 周三 群学习
5.22 周四 群学习
5.23 周五 群学习
5.24 周六 群学习
5.25 周日 群学习
第五周 第五讲 群学习
5.26 周一 群学习
5.27 周二 群学习
5.28 周三 群学习
5.29 周四 群学习
5.30 周五 群学习
5.30 周五 群学习
5.31 周六 群学习
第六周/第六讲 群学习
6.3 周二 群学习
6.5 周四 群学习
6.6 周五 群学习
6.7 周六 群学习
6.8 周日 群学习
《净慧长老全集》读书会 祖庭参学(2025端午))
第七周/第七讲 心得明净与悟理浅深
6.9 周一 群学习
6.10 周二 群学习
6.11 周三 群学习
6.12 周四 群学习
6.13 周五 群学习
6.14 周六 群学习
6.15 周日 群学习
叩原典门 接力棒 共呈现(2025.6.10启)
第八周/第八讲 大乘菩萨的真精神
6.16 周一 群学习
6.17 周二 群学习
6.18 周三 群学习
6.19 周四 群学习
6.20 周五 群学习
6.21 周六 群学习
6.22 周日 群学习
第九周 第九讲 观身空寂,明见佛性
6.24 周一 群学习
6.25 周二 群学习
6.25 周三 群学习
6.26 周四 群学习
6.27 28 周五/周六 群学习
6.29 周日 群学习
第十周 第十讲 守一不移
6.30 周一 群学习
7.1/7.2 周一/二 群学习
7.3 周四 群学习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5.29 周四 群学习
在前两日基础上,增加以下: 一、攀缘心 、二种根本(主题学习) 【原文摘录】攀缘心 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 实相忏悔要把“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这三种心全都去除掉。 攀缘心比三毒心微细一点,一切起心动念,都是“攀缘心”。在一切行为没有萌芽之前生起的分别计较心,就是“攀缘心”。 【原典】《楞严经》第一卷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长老开示】众生迷悟的根本 以攀缘心为自性,以攀缘心作为真心,这就错了。攀缘心是什么呢?攀缘心就是我们的“识”……六根对六尘,有一个对象,它就要攀缘。 根尘接触,如果没有识的了别作用,它不会去攀缘。根尘相接,中间没有识来了别,它不会攀缘,只有一种感觉,它不会有分别。那么分别是什么呢?分别就是识的作用。在《楞严经》上面,它讲了一个根本的修行方法,就叫做舍识用根。 https://mp.weixin.qq.com/s/iamtaXl3QmQFos9ufcGx1g ------------ 二、群内引导 赞,把攀缘心,认识得更加清楚了些。在《楞严经》文中第一卷 二种根本再往后的段落里,有“分别”的文句内容,可继续研读。随喜 第五讲《善巧安心》中,有几处关于“无相”、“无念”的内容,如上。 想中午结合《坛经》般若品与定慧品里的“无念、无相、无住”,一起参考着研读。 有意者,可提前看一下三无,晚间茶摊一起聊聊🍵🙏    ------------ 三、重点摘录 【双峰禅话】首届禅七/读书分享 一切起心动念,都是“攀缘心”。在一切行为没有萌芽之前生起的分别计较心,就是“攀缘心”。 摘自:第五讲 善巧安心 https://mp.weixin.qq.com/s/vHIoCGDeZ7KbcF1U3RLeDg 【双峰禅话】首届禅七/读书分享 佛离分别,不能以妄想执著之心来认识佛,在佛上起分别,同样是妄想。“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摘自:第五讲 善巧安心 https://mp.weixin.qq.com/s/vHIoCGDeZ7KbcF1U3RLeDg 【恭录摘文·顶礼净慧老和尚[合十]】 “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常能忆佛念佛,就没有攀缘心,没有攀缘心就是没有妄想,这样就能够能所泯然。“泯”是消融的意思,能念的心就是所念的佛,成了一个,所以就“泯然无相”,己心与佛心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征。”到了这样的境界,忆佛念佛的心消亡了,就不用再提起念头。“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此处的“看”是保任的意思。能够保任这种无分别无能所的平等之心,就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能够保任此等心,佛法的根本就已经掌握了。佛法的根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名目来表述,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名称,便于说明不同的问题,实际都是一回事。“名虽无量,皆同一体,亦无能观所观之意。” ------------ 四、打卡分享   
hmszs
2025年5月29日 22:19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