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禅话 守一不移
预热周学习内容
第一周 起七法语 第一讲 四祖寺和四祖禅法
4.28 周一 群学习
4.29 周二 群学习
4.30 周三 群学习
5.1 周四 群学习
5.2 周五 群学习
5.3 周六 群学习
5.4 周日 群学习
第二周/第二讲 四祖禅的见地--诸佛心第一
5.5 周一 群学习
5.6 周二 群学习
5.7 周三 群学习
5.8 周四 群学习
5.10 周六 群学习
5.11 周日 群学习
5.9 周五 群学习
第三周/第三讲 四祖禅的功夫--一行三昧
5.12 周一 群学习
5.13 周二 群学习
5.14 周三 群学习
5.15 周四 群学习
5.16 周五 群学习
5.17 周六 群学习
5.18 周日 线上共习
第四周/第四讲 法界一相
5.19 周一 群学习
5.20 周二 群学习
5.21 周三 群学习
5.22 周四 群学习
5.23 周五 群学习
5.24 周六 群学习
5.25 周日 群学习
第五周 第五讲 群学习
5.26 周一 群学习
5.27 周二 群学习
5.28 周三 群学习
5.29 周四 群学习
5.30 周五 群学习
5.30 周五 群学习
5.31 周六 群学习
第六周/第六讲 群学习
6.3 周二 群学习
6.5 周四 群学习
6.6 周五 群学习
6.7 周六 群学习
6.8 周日 群学习
《净慧长老全集》读书会 祖庭参学(2025端午))
第七周/第七讲 心得明净与悟理浅深
6.9 周一 群学习
6.10 周二 群学习
6.11 周三 群学习
6.12 周四 群学习
6.13 周五 群学习
6.14 周六 群学习
6.15 周日 群学习
叩原典门 接力棒 共呈现(2025.6.10启)
第八周/第八讲 大乘菩萨的真精神
6.16 周一 群学习
6.17 周二 群学习
6.18 周三 群学习
6.19 周四 群学习
6.20 周五 群学习
6.21 周六 群学习
6.22 周日 群学习
第九周 第九讲 观身空寂,明见佛性
6.24 周一 群学习
6.25 周二 群学习
6.25 周三 群学习
6.26 周四 群学习
6.27 28 周五/周六 群学习
6.29 周日 群学习
第十周 第十讲 守一不移
6.30 周一 群学习
7.1/7.2 周一/二 群学习
7.3 周四 群学习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6.3 周二 群学习
一、群打铃/群打烊 @所有人 🔔 2025.6.3 周二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 今日学•修】 ①重点•第六讲 以金刚慧断烦恼 ②延展•四祖禅法(PDF) ③午间茶摊(通读第六讲,各自敲黑板划重点) ④记录•鹅打卡 ⑤叩原典门 读四祖法语 晚9:00-9:45 #腾讯会议:611-6043-5602 【实践展用】 “一心念佛时,心心念念无有二念,无有二念之念便是无念。” 以此一句,每日安排多个时间段(3、5、10、20分钟),专精念佛[礼物] 🪷本周从【走路念佛】,转为【吃饭念佛】,在嘴巴动嚼的那一下,把佛号于心里提起,每一口都咬在佛号上,看看是饭菜香🍲,还是佛号香🙏 【当下知归,就路而返】 百丈祖师言“只明如今鉴觉自性”,当如何解用?!🥁 ------------ 所谓法身无相无不相。正因为法身无相,没有执著,所以能现种种相。 ————————— 🌖 打烊回向文(打烊后止语)以今日大众学修之点滴功德,回向诸师友无上菩提: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念佛禅,入解脱门,利益无尽众生。 共祈世界和平,家国安泰,天地和顺,常得安乐,无诸病苦,道业精进[合十] 😴【以时寝息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吉祥卧,作光明想,作起想。心持佛名,正姿入睡,夜安吉祥[月亮] ------------ 二、群重点信息 诸位道友的学用中的问题和建议汇总如上,明基大和尚现场讲授答疑的时间有限,只来得及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了互动;我们在随后的学习中,结合“学禅的要诀”(本着“不能总让师父给你解决问题,一定要学会自己参悟”的精神),让疑问引领着我们继续 同行祖师路,阿弥陀佛 (上传PDF文件) ### 转自明基大和尚,让分享给诸位道友:****转自明基大和尚,让分享给诸位道友: 圭峰大师云:“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 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觉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风虽然顿止,但是波浪却是逐渐停息,而不是立刻停息),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 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都不跟随它),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业自然不能够系缚)。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 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不再有分段生死),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 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景德传灯录》 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 虚曰:“须知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摘自《我与虚云上座》(戒尘长老) 这里分享的两段话重要,特别很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举重若轻的药[烟花][合十] ------------ 三、群金句 【双峰禅话】首届禅七/读书分享 如何在烦恼的生活中安顿生命。这是学佛的第一要义,也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摘自:第六讲 以金刚慧断烦恼https://mp.weixin.qq.com/s/NY40kBfM0ttl-Ut8-qDQ0Q ------------ 四、打卡分享     ------------
hmszs
2025年6月4日 04:5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